【第五届最美松滋人】袁平:身残志更坚

视频 | “最美松滋人”袁平

嘉施利·最美松滋人

袁平

颁奖词

生命以痛吻你,你却报之以歌。面对不幸,你以手代脚,倔强地起跑。掌心的老茧,是你最骄傲的勋章。踏平坎坷,挺起直立的人生。

双手“走”出自强路

傍晚时分,夕阳在蔷薇色的余晖中徐徐下沉。袁平准时驾驶三轮车去田里接忙碌了一天的母亲回家吃饭,对袁平来说,这是他每天的日常。

今年50岁的袁平,是涴市镇新发桥村人。两岁那年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让他的腰部永远失去了支撑,再也不能直立行走。“小的时候,就坐在一个瓷盆里面,用手划着走。后来长大了,瓷盆装不下,就只能用手在地上爬。”

从小到大,袁平就这样爬了40多年。但不公的命运,并没有成为袁平放弃自己的理由。为了帮助父母分担家庭的重担,1989年,18岁的袁平开始自学钻研补鞋技术,借亲戚的门面做起了补鞋的生意,每天忍痛坐在摊位上,一待就是一整天。

寒来暑往一晃又是十几年。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补鞋的人越来越少,补鞋生意也越来越难做,看着越来越少的收入,袁平的心里开始着急了。

正当袁平开始寻找新的赚钱门路,家里又传来噩耗。2015年,70岁高龄的母亲不慎摔成重伤,父亲也已重病瘫痪在床多年,既要筹钱给父母治疗,又要照顾他们的生活,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袁平一个人身上,邻居都劝说他去寻求政府帮助,却被他拒绝了。

袁平说:“只能靠我自己的手,尽量不跟政府、社会添麻烦。”

2017年,袁平通过不断地摸索,以及村里的帮助,新建起了一座80平米的猪舍,当年就养殖了2头母猪、8头肉猪,并在后院圈养起30多只土鸡,原本孤寂的小院,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母子俩每天院里院外地忙活,当年就挣了2万多,“希望之火”在袁平心中熊熊燃烧。

“这么多年来,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等不靠不要,从来不向政府伸手,也不找村里麻烦,相反他对公益事业非常支持。”涴市镇新发桥村书记邓耀雄回忆,“我记得我们组修通村公路的时候,是全额由村民集资,当时组织农户上门收钱,知道他家里环境很差就没收他钱,第二天,他亲自和他母亲一起,去我家里送了300块钱过来,他说政府帮助他这么多年,现在修路,搞公益事业,他也要献一份力。”

弯曲的身体,直立的人生。2020年,在养殖的基础上,袁平又在自家附近包了7亩水稻田,农忙时节,每天骑着三轮车和母亲在田间穿梭,奔赴在播种与收获的路上。看着母亲的笑脸,看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袁平觉得这一切都值得。

袁平说,只要母亲还在一天,就会陪伴她一天,照顾她一天,相信自己的这双手,一定能帮她做更多的事情。(记者:许春阳 陈俊龙 编辑:王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