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家场:“三阳三关”,编织幸福伞

(记者:张子翰)“老师会辅导我们写作业,还教我们唱歌、跳舞、画画,还能交到很多朋友,跟他们一起玩游戏,过得可开心了,一点都不孤单。”在斯家场镇旗林村少年儿童活动中心,梅雨辰正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跟着“朝阳关爱”志愿服务队的老师们学习,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成立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斯家场镇积极探索“三阳三关”困难人员关爱帮扶机制的一个缩影。

“朝阳关爱”少年儿童、“暖阳关怀”留守妇女、“夕阳关照”留守老人……近年来,斯家场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回应少年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群体的需求,各村(居)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闲置用房等阵地资源,建设“少年儿童关爱服务中心”“妇女之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阵地,开展“四点半课堂” “彩虹行动”、上门帮扶、知识讲座等活动,全方位满足特殊群体在生活照料、精神文化、卫生健康等方面的需求。

斯家场镇各村依托“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关爱保护体系,健全关爱保护工作机制。全镇广泛征集有爱心、有力量的志愿者、企事业单位、社会热心人士,积极参与到关爱“三类”特殊群体入户慰问帮扶工作中,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三类”群体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斯家场镇还组织镇村干部、村民小组长、湾组长、驻村工作队员、基层医务人员等组成工作专班,对全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进行全面排摸,分类建立台账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他们每隔几天就来看我,来了就帮我干活,心里感觉特别温暖,非常感谢他们。”姜家岭村的王奶奶独居多年,志愿者的到来,让原本冷清寂寞的小屋热闹起来。

少年儿童有人管,留守妇女有人帮,空巢老人有人陪。如今的斯家场镇形成了党员带头、社会协同、群众参与、幸福共享的良好局面,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关爱力量。(编辑:邓翠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