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高盐饮食的危害
食盐摄入过多可使血压升高,可增加胃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盐的成分主要是氯化钠,短时间内吃了太多的盐分,会导致细胞外的钠离子浓度增加,也就是渗透压增加。为了恢复渗透压,大脑就会发出口渴的信号,让你喝水。
很多人以为,不就是多喝点水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实上,不仅是喝多了水会增加上厕所的次数,还会影响夜间睡眠,而且更多的盐分会在体内留住更多的水,第二天这些水分还会进入到比较疏松的部位造成水肿,比如脸部、下肢水肿等等。
除此之外,这些留在体内的水分还会立即升高血压。研究发现,个体 24 小时尿钠排泄量升高 100mmol 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升高 3/0~6/3mmHg。
另外,高盐饮食(比如连续 7 天,每天 11g 盐)还会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及微血管功能,这些损害也是急性心梗等心血管事件和高血压的发生基础。
伴随着每一次重口味进食,这些身体损伤都在持续发生,长此以往,高血压、冠心病、肾病等都会找上门。
长期高盐饮食,对身体的危害远比你想象的要多。
二、控制食盐摄入的益处
众所周知,减少食盐摄入量可以降低人群血压。其实,这只是其中的最直观的一个好处,除此之外,国内外研究发现低盐饮食还有许多好处,包括:
1.减轻左心室肥厚概率,左心室越肥厚,猝死几率越大
2.减少尿蛋白排除,肾脏是一个过滤器官,将代谢废物滤过排出,将营养物质回收再利用,但有许多时候肾脏的“筛子眼”受损,造成营养物质如蛋白流失,而减少食盐摄入可以使蛋白流失减少
3.减少尿钙流失,降低尿结石发生几率
4.减轻骨质疏松症,钠离子摄取减少也可减少钙流失
5.预防胃癌,研究发现“重口味饮食”容易诱发胃癌
6.预防卒中偏瘫,减少食盐摄入后卒中发生几率降低
7.使降压药效果更好,减少药物依赖
8.减轻心脏负担,心力衰竭几率降低
9.减少多余水分潴留,防止水肿
10.防止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渡激活,减轻动脉硬化发展。
三、如何做到食盐减量
我们的饮食习惯是逐渐养成的,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有意识的改变烹饪和饮食习惯,以计量的方式控制食盐用量,才能逐渐养成清淡饮食的习惯。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2-3岁幼儿不超过2克,4-5岁幼儿不超过3克,6-10岁儿童不超过4克。大家可以根据目前每天的食用盐用量,从以下几个方法着手,循序渐进,逐渐降低食盐摄入量。
1.使用定量盐勺
少放5%-10%的盐并不会影响菜肴的口味。使用定量盐勺,尝试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
2.少吃咸菜多食新鲜蔬果
少吃榨菜、咸菜和酱制食物。建议每餐都有新鲜蔬果。
3.少吃高盐的包装食品
少吃熟食肉类或午餐肉、香肠和罐头食品,建议选择新鲜的肉类、海鲜和蛋类。
4.逐渐减少钠盐摄入
减盐需要循序渐进,味觉对咸味的需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
5.阅读营养成分表
在超市购买食品时,尽可能选择钠盐含量较低的包装食品,和具有“低盐”、“少盐”、或“无盐”标识的食品。
6.外出就餐选择低盐菜品
尽可能减少外出就餐,减少外卖快餐饮食,主动要求餐馆少放盐,尽量选择低盐菜品。
7.关注调味品
建议选择低钠盐、低盐酱油,减少味精、鸡精、豆瓣酱、沙拉酱和调料包用量。
8.警惕“藏起来”的盐
一些方便食品和零食里虽然尝起来感觉不到咸味,但都含有较多的不可见盐,大家要擦亮眼睛,留意营养成分,减少食用“藏盐”的加工食品。
盐(钠)作为一种必需营养素,是我们每日都需要摄入的,但是当我们的盐摄入量远远超标时,会大大增加身体的负担,带来健康隐患。我们一定要改变“重口”的饮食习惯,培养“清淡”的饮食口味,畅享健康优质生活。(来源:松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邓翠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