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杰 张子翰)小小赤松茸撑起村民“致富伞”。走进位于万家乡雷井口村的九口泉农业专业合作社食用菌种植基地,一簇簇赤松茸“害羞”地探出红褐色的“小脑袋”,长势喜人。菌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
据了解,赤松茸主要以农林废弃物为养料,鲜菇味道鲜美,可以熬汤、煎炒,还可以通过烘干加工成松茸脆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雷井口村因地制宜,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从2021年种植第一期到现在,赤松茸种植面积已扩至100亩,年产值达30万元。”村党支部书记陈小兵介绍。
为进一步提高食用菌产量,雷井口村在驻村单位荆州市政协和中国银行荆州分行的帮助下,成功与宜昌市农科院、荆州市农科院签订“湖北省珍稀食用菌产业发展示范区”协议。“平日里,我们就通过电话沟通,在堆料发酵、播种、覆土、出菇等关键环节,我们都会过来实地指导。”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刘世玲说。
良好的技术支撑为该村食用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年,雷井口村加大资金投入,扩建20个塑料大棚,完善生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购买玉米芯、木屑,进一步提升食用菌品质和口感,将食用菌系列产品打造成绿色、健康高端食材品牌。
“今年,我们新增了一个品种羊肚菌,试种了5个大棚,市场价格反响不错。”陈小兵计划,在20个大棚的基础上,今明两年再增加50个,争创示范园区,打造食用菌“产、加工、销”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带动村民增收,乡村振兴。(编辑:王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