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世界预防溺水日
夏季天气炎热
孩子涉水行为不断增多
溺水事故进入易发期、高发期
近日,广东梅州兴宁市黄陂镇
两名男孩在水库不幸溺亡
监控拍下了当时的场景
男孩亲属及村民称
事发7月16日
溺亡的两名男孩是亲兄弟
一个17岁,一个14岁
据介绍
两名男孩的父母在外打工
平日由奶奶照料
两兄弟很懂事,平日关系要好
事发前还准备出发去外地找父母
没想到溺了水
黄陂镇政府工作人员称
警方已介入调查此事
善后工作正在进行中
现场监控截图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谁能拒绝“一池凉水”的诱惑?
然而,一次贸然涉水、一次疏于监护、一次盲目施救,都可能让人“一秒”陷入溺水危机。
据统计,在我国每年约有近 6 万人死于溺水,其中超过一半(56.04%)是少年儿童。溺水已成为我国儿童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死因。
溺水误区之一
不下水就是安全的
在所有的溺水事件中,未成年人私自去野外水域游泳、玩水是最常见的高危行为之一。
那么,不游“野泳”、不主动下水,就安全了吗?
错!
野外的河岸、沟渠经过长期的水流冲刷,岸边河床高低不平,陡坑很多,也许眼前还是坚硬的地面,往前一步便是深渊。
溺水误区之二
有游泳圈就是安全的
除了野外水域,在有大人看护的情况下,甚至佩戴了游泳圈,就一定安全吗?
错!
看似靠谱的游泳圈,其设计标准和救生圈不同,它质量轻,易破损、漏气,抗压能力差。若所用的游泳圈尺寸不合适,孩子容易在水中失去平衡,甚至滑出泳圈。
溺水误区之三
手拉手去救落水者
当有人落水,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组成“人链”进行救援。此时,岸上的人与落水者会形成一个斜角,落水者出于求生本能,力气很大,像秤砣一样拉着人链往下,越在后边的人承受的力越大,一旦脱手,岸上的人也可能被拖入水中。
湖北水系丰富
与水相关的游玩、娱乐项目
深受民众喜爱
但溺水这个“恶魔”却时刻窥伺在旁
一旦发生溺水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正确自救
如果你不会游泳却不慎落水,一定要克服紧张情绪,采取闭气、抬头、将双手放于胸前,或者双手抱头,身体向后仰,将口鼻露出水面,等待救援。
正确施救
发现有人水,正确做法是立即大声呼救,寻求周围人员帮助,并及时拨打 110、119、120 等紧急求助电话。
其次,不可贸然下水或采用手拉手组成人链的方式盲目救人;应尽量寻找长杆、漂浮物等工具施救。
总结提醒
只要有水的地方,就可能存在危险!珍爱生命,谨防溺水,下面“六不准”请广大家长师生牢记再牢记:
☒ 不准擅自下水游泳。
☒ 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 不准在无家长或监护人陪同的情况下游泳。
☒ 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 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 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