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蛙声一片!生态种养“蹦”出产值300万

(记者 张杰 邓乐)一畦畦稻谷,连绵起伏。一只只黑斑蛙,“呱呱”蹦跳……万家乡新桥湾村文氏蛙稻虾家庭农场,“稻蛙共养”模式成为村民增收新途径。

2018年,文家敏响应国家号召,返乡创立了文氏蛙稻虾家庭农场。前些年由于技术经验欠缺、对市场情况把握不足,农场多年亏损。

怎么扭亏为盈?改变是唯一出路。

在镇农技站的支持下,文家敏先后到云南、四川考察学习。在四川时,文家敏考察观摩了“稻蛙共养”模式。在综合思考后,他决定学习“稻蛙共养”技术,并引进苗种,实践这种模式。

“蛙在稻田里歇息捕捉害虫,同时给水稻提供生长所需的养料。单位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明显减少,不但提升稻谷品质,还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文家敏说。

技术很先进,就怕水土不服。依托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帮助,文家敏因地制宜,不断改进,最终形成了“稻蛙鱼综合种养”模式。农场因此摆脱困境,走上发展快车道,2023年农场获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目前,农场稻蛙种养殖基地规模已达108亩。到收获时节,黑斑蛙亩产约1500公斤,稻谷亩产约300公斤,预计今年产值可达300万元,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编辑:唐宇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