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杰)“我们年纪大了,不能像以前那样耕种田地。我们以每亩500元的价格将土地流转给村里种植小麦,每年可以额外增加1500元的收入。”79岁的王大爷高兴地说。
在老城镇江心村,松滋市旺利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种植的200亩小麦生机勃勃,绿油油的麦苗整齐排列,宛如给田野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
江心村位于老城镇西北部,总面积达11.1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438人。该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以及蛋白桑,村集体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将土地流转给经营主体。2023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余万元。
由于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较弱,导致村民的土地流转费有时不能按时发放。此外,村集体的收入来源单一,增长缓慢。江心村村集体通过筹资成立旺利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尝试通过自主经营种植,增加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
今年,江心村成功流转了200亩耕地,开启自主种植模式。“我们流转的200亩土地是经营主体到期后流转过来的,采取了‘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试点,村‘两委’的全体成员都参与种植基地的管理。”江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邹维介绍。
为确保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江心村还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对合作社的资金使用进行了全面监督,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了刀刃上。“从土地流转开始,到小麦和玉米的种植,再到肥料、农药等物资的采购以及田间管理,我们进行了全过程监督,以保障产业健康发展。”江心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副组长杨昌泗说。
据了解,流转土地后,每年种植一季小麦和一季玉米,年产值可达40万元,可为村集体增加10万元的收入。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江心村计划投入更多资金用于改善村内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明年我们将继续流转100亩耕地,种植小麦和玉米,发展种植产业。我们希望在五年内,村集体收入能够突破50万元。”邹维信心满怀。(编辑:唐宇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