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辽宁锦州:亮甲山战斗遗址

亮甲山战斗遗址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城北,今天的锦州医科大学校园内。

亮甲山因其形似蘑菇顶,又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大疙瘩”。它北临亮甲河,北陡南缓,居高临下,地形开阔。辽沈战役锦州外围战中,这里是国民党军的一个重要据点。当时他们在山顶修筑了一座上下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母堡”,四周筑有内壕和30多个明碉暗堡,形成环形防御体系,国民党93军暂编22师2团3营在这里驻守。

亮甲山战斗遗址

1948年10月11日,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8师24团3营接受了攻打亮甲山的任务。面对易守难攻的“大疙瘩”,3营各连纷纷请战,并立下誓言:“攻下亮甲山,解放锦州城!”12日13时,3营将士在炮火的掩护下向“大疙瘩”发起冲击。8连、9连迅速占领部分堑壕,战士们在越过壕沟向山上冲击时,遭到国民党军疯狂阻击。经过数小时激战,终因弹药用尽、减员增大,团首长决定停止进攻。当晚,24团重新调整了部署,13日6时再次组织进攻。战至12时,除山顶的“大母堡”和东南角的地堡外,其它防御体系均被攻破。

辽沈战役红色旅游主要景点

“大母堡”是国民党军在亮甲山的核心工事,覆盖整个山顶,战士们对其进行几次爆破均未成功。7连3排战士张成有、吴连义、王玉环组成爆破小组,再次进行爆破。他们利用弹坑作掩护迅速向前推进。在国民党军密集的火力网压制下,张成有不幸中弹牺牲,吴连义也身负重伤,但他忍着伤痛继续向“大母堡”爬去。在距离“大母堡”三四米远时,吴连义猛地跃起,将爆破筒从枪眼中塞进去,当国民党军向外推出来的时候,他用自己的身体死死堵住了“大母堡”的机枪眼,与此同时,王玉环趁机迂回到“大母堡”的南面,将爆破筒塞进碉堡里。“轰”的一声巨响,碉堡被摧毁,攻击部队冲上亮甲山,全歼国民党守军,打开了胜利的通道。

战后,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8师24团3营7连3排被命名为“硬骨头排”,并荣获“亮马山上打的硬”的奖旗一面。

2005年4月,亮甲山战斗遗址被列为辽沈战役红色旅游主要景点得到保护和利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