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雁在乐乡

“冲刺百强县,建设示范区”!奔跑的松滋,升腾发展气场,汇聚磅礴力量。


和松滋一起奔跑!越来越多的在外松滋儿女,循着“新气场”,投身“新战场”,奔涌“新力量”。返乡逐梦处,归雁在乐乡。


近年来,松滋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推动返乡创业工作。一群群归雁,成为工业兴市“生力军”,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描绘三产融合“新画卷”。


工业兴市“生力军”


决胜工业,主攻产业。工业兴市主战场,全面激荡“归雁力量”。

一腔少年血,起航矿机梦。2000年,如火的烈日下,松滋南下打工的人潮里,挤进一个背包的少年郎。背包里,装着几本机械铸造的书籍,和一个沸腾的梦想。

羊城广州,珠江奔涌。初到广州的张宏强,从一名普通的工人起步,凭着过硬的技术和吃苦的精神,创立了广州市磊蒙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立志对标世界领先品牌。

▲磊蒙智能机械制造车间

从广州,到韶关,再到四川,磊蒙一路“开疆拓土”,当初一个背包里的梦想,如今早已照亮大洲大洋。2020年4月,张宏强回到松滋,投资10亿元打造磊蒙智能机械制造产业园项目,梦圆松滋河。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上海。上海,这座有着“魔都”之称的城市,让年少的梅双华无限向往。

2006年底,梅双华和两位“伙伴”来到上海青浦,注册成立上海楚星化工有限公司。短短几年时间,楚星生产的表面活性剂已跻身全国20强,年产值已经达到1.2亿元。

“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2017年,梅双华将慧眼投向家乡的土地,回到家乡创办湖北中诺亚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他希望借助时代的潮流,促进自己企业发展的同时,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走进松滋城东工业园湖北省桐馨乐器有限公司的厂房,机器运转声与吉他的调试音交织,公司董事长汪锋华,又将在这里奏响一段崭新的故事。

汪锋华在广州深耕吉他制造业多年。与知名音乐制作人李宗盛“李吉他”、台湾彩虹人等10多个成熟乐器品牌合作。拥有“MONTOYA蒙托亚”和“戈亚”两个自主品牌。

2023年9月,在松滋招商团队的感召下,他带领团队回到家乡。从原材料的挑选,到每一道制作工序的把控,汪锋华都亲力亲为,力求打造高品质的吉他产品,产品畅销国内,远销海外。

在福建厦门打拼十余年的松滋企业家王磊,用行动诠释着“反哺桑梓”的四字深意。

2020年,松滋招商团队走进厦门弘翰实业,与董事长王磊主动对接。一个月后,王磊回松成立松滋弘翰服装有限公司,从签约到投产,仅用23天。

▲松滋弘翰服饰

王磊的抉择,是企业战略的考量,也是对故土深爱的情怀。目前,公司旗下拥有11家子公司,年均出口针梭织服装超过2000万件(套)。2024年底,公司销售额达4亿元。回乡后,王磊主动担任家乡“招商大使”,和松滋招商团队四处奔走,推介松滋。

在湖北省松滋市卸甲坪乡覃睦庄村,返乡青年黄飞,用行动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2018年,他怀揣对家乡的热爱与创业的激情,随妻子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回到卸甲坪土家族乡。2022年,他创办了飞煌体育足球加工厂和湖北绿氤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帮助10多名脱贫人员就业。从无到有,从零到一,他用汗水与智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大潮。

▲飞煌体育足球

风从山谷来,潮起长江岸。如今,公司年产足球、排球、篮球达50万个,远销全国各地,每一只从飞煌诞生的产品,都承载着黄飞对乡村振兴的美好向往。

一项项就业帮扶政策,一个个人才培养计划,松滋青年迎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在赴外闯荡和回乡圆梦之间,尤顺鑫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

29岁的尤顺鑫梦想着成为一名顶尖的工程师,完成大学学业后,一直都在外追逐梦想。2021年,尤顺鑫回到家乡,入职嘉施利(荆州)化肥有限公司,成为“返乡青年”中的一员。

▲云图嘉施利

从配合公司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核,到修订、编制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再到协调各车间特殊工作岗位人员取得相应的作业操作证……每一项工作他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下班回到家中,一家人围坐桌边,说笑、吐槽、聊家常。所见之处都是喜悦的姿态。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他们是“生力军”。他们是“主引擎”。


乡村振兴“集结号”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乡村振兴的“集结号”里,返乡创业不是“退路”,而是“出路”。

初春,沿着蜿蜒的道路前往盛牛农业,牛儿的叫声越加清晰。养殖场内,上千头牛儿吃着草料。公司创始人郑安平操作着制料机备料,牛犊的叫声与机械的轰鸣热火交织。

2020年,郑安平返乡创业。秉持着将最好的牛肉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愿景,投资6500万元建设安格斯肉牛全产业链项目——成立湖北盛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现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带动户均增收10.6万元,带动就业105人。

在郑安平眼中,返乡创业之路充满艰辛与挑战,但也蕴藏着无限的机遇与希望。

▲沫谷米家产品

从大米到米浆,如何实现身价倍增?来自松滋八宝的郑海波有着一套独门秘籍。

大城市的打工人常喝咖啡。我们能不能也把鱼米之乡的大米做成饮品?2015年底,郑海波从广东辞职回家,在一次与亲戚的攀谈中,他灵光一闪,决定从事大米饮品的加工生产,并为此订做专用的米浆榨汁机。

真材实料加上现代工艺,让“沫谷米家”原磨米浆远销云南、上海、湖南、湖北等多省市的8500多家餐饮店。2021年,公司销售产值迈上千万台阶,达1200万元,面对未来,郑海波信心满满。

“归雁”成“头雁”,“头雁”带“群雁”。“雁阵”展翅,正成为改变家乡的力量。


三产融合“新画卷”


三产融合,服务提速。三产融合的“新画卷”里,归雁助力松滋服务业,跑出三产“加速度”。

▲依山傍水卸甲坪

卸甲坪乡依山傍水,旅游发展势头正盛,卸甲庄园里游客如织,民宿客满。庄园背后的掌舵人,名叫谭仲林。

在外漂泊打拼17年,谭仲林回到了生养他的农村老家——卸甲坪乡天星堰村,他将传统农业与生态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出了集生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 “卸甲庄园”。

幽绿层峦的深处,是谭仲林亲手凿出的人间仙境。土家族的韵律,每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年营业额达到1000万元,从土家人文故事,到石屋民宿、帐篷营地……九大板块热点,为游客带来丰富多样的体验,也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卸甲庄园

16年前,一位青年带着对故土的眷恋返乡创业;16年后,他让“松滋味道”香飘四方,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

以美食为笔,以乡情为墨。2009年,赵鑫返乡创立锦禾酒店。通过行业平台推动餐饮升级与乡村振兴融合,打造“松滋味道”品牌,带动就业超1600人,促进农副产品本地化采购,助力农民增收。

一碗烟火气,点燃乐乡城。从楚菜技艺传承到“餐饮+旅游”模式创新,担任了松滋市烹饪协会会长的赵鑫,牵头举办3届美食文化节,以“松滋鸡”串联民宿、农业合作社,构建特色旅游线路。

从“我”到“我们”。众志成城,三产“加速度”,归雁“新动力”。

让乡愁积淀成回家的力量,让家乡成为全新的坐标,让深厚的家乡情结,拥抱燃烧、沸腾、奔跑的发展气场,让越来越多的产业回归、资本回流、项目回投、总部回迁、人才回乡。

在奋力推动“冲刺百强县、建设示范区”聚势突破的2025年,82万松滋儿女,正奋进新赛道,把握新商机,为荆州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书写全新的松滋篇章。(记者:许春阳 周明强 张子翰 卢星同 编辑:唐宇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