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蚊虫高发季,警惕登革热来袭

夏季来临,气温升高,雨水增多,正是蚊虫繁殖、叮咬的“肆虐期”。除了蚊虫叮咬带来的瘙痒困扰,更需警惕的是蚊虫可能传播的传染病——登革热。

一、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蚊子”、“黑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它不会直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被感染的蚊子叮咬健康人就会造成传播。

二、 登革热的危害有多大?

* 传播快:一只感染病毒的蚊子可叮咬多人。

* 症状重: 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39-40℃)、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断骨痛”)、皮疹(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重症登革热,出现严重出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 易误诊:早期症状类似流感或感冒,容易延误诊治。

* 无特效药:目前没有针对登革病毒的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预防是关键!

三、 谁是传播登革热的“元凶”?

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罪魁祸首”是:

*白纹伊蚊(亚洲虎蚊): 身体黑色有白色斑纹,白天活动叮咬人,攻击性强。喜欢在小型、干净的积水容器中繁殖。

四、 夏季高发季,防蚊灭蚊是关键!

夏季高温多雨,正是伊蚊疯狂繁殖的时期。清除它们的孳生地(积水)和防止叮咬是防控登革热的最有效手段!

1. 翻盆倒罐,清除积水,让蚊子无处可生!

* 室内外: 彻底检查房前屋后、阳台、天台。及时清理废弃的瓶、罐、缸、盆、轮胎等杂物。

* 功能性积水: 家中养花养鱼要注意!

* 花瓶、水养植物:至少每5-7天彻底换水一次,并冲洗植物根部及容器内壁。

* 储水容器(水缸、蓄水池):务必加盖密封。

* 闲置容器:暂时不用的应倒置存放。

* 接水盘(空调、饮水机):每周清洗、擦干或投放灭蚊缓释剂。

* 室外环境: 疏通房檐、雨棚的排水槽,防止积水;填平洼地、清除废弃积水容器;管理好建筑工地、废品站、轮胎堆放点等场所的积水。

2. 防蚊叮咬,保护自己,让蚊子无从下口!

* 居家: 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必要时可使用合格的电蚊拍、蚊香、气雾罐等。

* 外出: 尤其是在树荫、草丛、凉亭、水边等蚊虫多的地方活动时:

* 尽量穿着浅色长袖衣裤。

* 裸露皮肤涂抹含有效驱蚊成分(如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驱蚊酯等)的驱蚊剂,并按照说明书使用。

* 白天活动要警惕: 传播登革热的白纹伊蚊主要在白天活动叮咬,尤其是日出后1-2小时(约6-8点)和日落前2-3小时(约16-18点) 是高峰时段,外出活动更需注意防护。

五、 出现症状怎么办?

如果您或家人近期有蚊虫叮咬史,并出现突发高热,伴有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皮疹等症状,请高度警惕登革热!

务必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可能的蚊虫叮咬史和近期活动史(特别是是否去过登革热流行地区)。

避免自行服用退烧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 某些药物可能增加出血风险,请遵医嘱用药。

(来源:松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