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劳动者】“动物医生”袁平:近50℃的防护服里,每天衣服汗透三四遍

(记者 张杰)夏日炎炎,炙热的阳光灼烤着大地。在这样的极端天气下,畜禽免疫力下降,疫病风险骤增,养殖业面临严峻挑战。然而,有一群人始终坚守岗位,他们顶着酷暑穿梭于乡间村组,为养殖户排忧解难——他们就是基层畜牧工作者。

上午九点半,涴市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袁平刚结束同兴村的疫病防控宣传,就接到一通紧急电话:“袁师傅,我家的牛拉稀了,精神也不好!”来不及擦汗,袁平迅速收拾好医药箱,骑上摩托车赶往四兴垸村。

▲袁平(右)

“可能是大肠杆菌超标,得赶紧处理。”袁平一边赶路,一边在电话里初步判断病情。到达养殖户江传沛家后,他直奔牛棚。小牛无精打采地卧在湿地上,母牛也显得焦躁不安。袁平迅速为小牛注射药物,并决定给母牛灌药预防。

“灌药比打针麻烦多了,牛一挣扎,力气大得很。”袁平边说边和同事穿戴好防护服。40℃的高温下,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让汗水瞬间浸透衣衫。他们合力固定牛头,小心翼翼地将药灌入。随后,又采集了血样和粪便样本,以便进一步检测是否有血吸虫等寄生虫。

“高温天,动物疫病防控比治疗更重要。”袁平一边给牛棚消毒,一边叮嘱江传沛,“粪污要及时清理,减少蚊虫孳生,否则容易传播疫病。”袁平从1988年开始在涴市从事动物疫病防控,30多年的从业经验让他深知,预防才是关键。

短暂休息后,袁平又赶往复兴场村。养殖户刘师傅刚从外地引进两只种羊,按照防疫规定,袁平需对羊只进行布鲁氏菌病检测。这种病菌可通过接触传播给人,危害极大。

羊圈内闷热难耐,混合着粪便和饲料的气味,防护服内的温度逼近50℃。袁平和同事咬牙坚持,完成采样后,整个人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这一天,袁平共跑了4家养殖户。每到一处都要换上新的防护服,他就这样多次穿脱,自己的衣服也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天热不能被吓住,人定胜天!”袁平笑着说。在涴市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像他这样的工作者共有8名,负责全镇8000多家养殖场(户)的防疫工作。他们每天奔波于各个养殖场,指导防暑降温、消毒防疫,常常半夜还要巡查。

尽管工作辛苦,但他们从未退缩。“群众有需求,我们就得上。”袁平说,“只要能减少养殖户的损失,再热也值得。” (编辑:王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