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子翰 杨亚兵)9月12日,省农业科技专家大院2025年度工作考核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八宝镇的长拉优质食味香稻新品种“E农香两优1300”千亩飞播高产高效示范田里,金色稻浪翻滚,这是纽莱福农业公司从省农科院、市农科院引进的优质稻品种,也是全省农业科技专家大院2025年度工作考核暨成果转化现场会的核心观摩区。
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夏明元介绍,此次观摩的水稻新品种,株型紧凑、耐肥抗倒,亩产最高达748公斤,米质达到行业二级标准,蒸煮食味品质81分,米香浓郁。搭配秸秆腐熟还田、无人机飞播等六项关键技术,能实现化肥农药减量30%以上、耕种管收机械化率超90%,亩均节本增效300元。
“耐肥抗倒、丰产性好,今年种了1000多亩,选对了!”纽莱福农业公司董事长李丹的话里满是认可。依托专家大院牵线,公司已从省农科院、市农科院引进多个优质稻品种,不仅产量品质有保障,专家团队的跟踪服务更让种植户少操心。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是“十一五”期间,省农科院建立的农业科技成果中试转化平台。通过专家大院,每年给荆州提供水稻、畜牧等新的农业模式,让农业新成果走出实验室,服务于荆州农业生产发展。2025年,全省30个专家大院推动130项次“三新”成果在湖北落地。
近年来,在省、市农科院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完成了纽莱福优质软香米、低GI功能水稻新品种培育与产品开发等4项科技成果转化,牵头组建的省级联盟与湘鄂赣区域联盟均获评首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与顶尖机构携手推广猕猴桃、蔬菜等优良品种至海外,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市委书记汪卫就省、市农科院对松滋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希望省、市农科院持续关注松滋水稻、西瓜、油菜等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让松滋成为技术转化的“试验田”。加速推动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集聚,让松滋成为政策创新的“示范点”。期盼各位专家、学者经常来松开展技术培训、田间指导,让松滋成为科技富民的“实践站”。
湖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张世伟表示,科技创新已成为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农业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省农科院将牢牢扛起科技创新使命责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农科院的品种和技术在荆楚沃野落地生根,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注入科技动能,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贡献农科力量。
会议中,省农科院、荆州农科院和松滋市人民政府签订科技合作共建协议,农技专家还进行了多项科技成果推介。
省农科院副院长梅书棋,我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艳,副市长许宏晏,市政府党组成员李亮参加会议。(编辑:王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