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松滋人】万正强:焕新“板”图

敢为人先,在磨砺中成就精彩;实干创新,在奋斗中绽放梦想;胸怀家国,在奉献中升华人生。

分享创业故事,感悟人生哲学,砥砺奋发壮志,激昂桑梓情怀。

时代骄子,逐浪潮头——他乡松滋人。

显微世界,方寸线路,纤细如发,似大地的脉络纵横交错,如灵动的溪流轻盈交汇,奔赴各自使命的方向。

实验室里,惠州市三强线路有限公司、吉安市三强线路有限公司的掌舵者万正强,正专注凝视这毫厘之间,经年累月,痴心坚守,勾勒创新智造的纹路,镌刻拼搏的壮志与期冀。

初出茅庐:

打工路上多坎坷

1992年春,19岁的万正强盯着电视里福建工厂650元月薪的招工广告,心跳陡然加快。他东拼西凑了450元报名费,踏上了人生中第一次外出打工的征程。谁知刚到岳阳就遭遇骗局,中介携款跑路。“当时一辆大巴车把我们送到岳阳火车站,我们一车人在旁边的小旅馆等了一晚上,第二天有人过来说老板跑路了。”万正强回忆。

不甘失败的万正强掏出仅剩的70元前往武昌,用42元买了一张站票,历经31个小时到达广州。初到广州的万正强,如同一只迷失方向的候鸟,分不清东南西北。迷茫之际,他突然想起出门前父亲给了一个普宁老乡的电话,于是决定先去普宁投奔老乡。

“找他借了200元盘缠,又回了广州,然后去东莞。结果到了东莞后,车子开到万江汽车站就不走了,把我们赶下了车。”万正强说。

万正强一边走一边留意路边的招募广告,打算抄下来挨个去试试。“拿着在路上抄的招工广告的地址,找过去发现是一个工业园区的五金厂,招10个人。”

▲万正强(右)

两个月后,春节将至,工厂的订单逐渐减少,万正强因刚进厂不久而被列入了裁员名单,他领了470元的工资。第一次出门打工的艰辛让万正强格外想家,于是他决定先回家,等年后再出来。再次踏上打工之路,万正强的处境更加艰难。

“白天找工作,晚上睡工地,睡别人仓库,一天就吃2块钱的馄饨,流浪了整整一个月。”万正强说。

坚守行业:

从打工到创业的蜕变

皇天不负有心人,1993年4月,万正强进入了一家港资工厂,从事线路板行业。谁也没想到,这一入行,就是三十余年的坚守。

刚开始,万正强只是一名普通的丝印工。但他头脑灵活,学习能力强,短短半年时间,就从一个新手变成了技术熟练工。不满足于现状的万正强,心中渴望着更广阔的天地。“当时部门经理给我推荐了一个地方,联想在惠阳筹建的新工厂。”

1994年,万正强顺利进入联想,成为一名技术员。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很快晋升为车间主管,并且幸运地赶上了联想的股权激励计划,获得了几十万元的收入,这也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有了资金后,万正强便想自己组建一个做线路板的工厂。

万正强和4位同事共同筹资100万元组建了一个加工厂,开启了“双城生活”模式:白天上班,下午五点下班后,就骑着摩托车匆匆赶往加工厂,常常工作到深夜,第二天又照常上班。

在创业的道路上,有一件事让万正强至今难忘。当时,一客户因为货款问题,产品被冻结,眼看就要面临无法准时交货的困境。万正强二话不说,帮客户垫付了几十万元资金,顺利将货物赎了出来。看似偶然的善举,却为他带来了长久的合作和信任。客户的认可让他深刻体会到“善因结善果”的道理,也让他更加坚信,诚信和助人是做人做事的根本。

“他说我在哪里做,他就把业务放到哪里,以后跟着我走。”有了客户的支持,万正强信心大增,2003年底组建了香港索菲亚贸易公司,开始承接全国以及欧洲市场的订单。

“我们当时接的西门子订单一年就有五六千万元,全年订单量能达到2亿元。”万正强说。

创立工厂:

在挑战中铸就辉煌

尽管贸易公司做得风生水起,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的梦想一直萦绕在万正强的心头。他深知,做贸易只是转手买卖,只有拥有自己的工厂,才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发展,在制造行业扎根。

2008年,万正强在惠州市马安镇创建惠州市三强线路有限公司,专业从事高精度双面及多层线路板的设计、制造。工厂成立后,摆在万正强面前的是拓展市场和组建团队的双重挑战。这时,一位联想的同事向他介绍了打印机扫描模组的业务。其实,早在2005年,万正强就曾在联想尝试过这个项目,但以失败告终。彼时,万正强看到了这个市场的潜力,决定再次尝试。他投入了近400万元资金,带领团队进行技术研发。

“当时用各种参数,反复打样,反复试验,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万正强说,当时身边的人都在泼冷水,觉得这个项目赚钱的可能性不大。

万正强坚信,别人能做的,自己也一定能做。打听到台湾有工厂在做类似产品,便到对方工厂考察。他发现设备和流程都和自己工厂差不多,只是在一些技术细节上没有掌握到位。

“回来后讨论了几套方案,依次试验。调整方向后,一下子就成功了。”万正强尝到了努力付出后成功的喜悦。

从最初进入市场时的10%、20%的份额,到后来占据50%、60%的份额,惠州三强的产品价格也比台湾同行低了一半,赢得了惠普、佳能、爱普森、兄弟、奔图等国际知名品牌的青睐,在全球市场站稳了脚跟。

2015年,万正强敏锐地捕捉到新的机遇——数码雷管,这一隶属于民用爆破行业的关键产品。凭借团队持之以恒的拼搏与不懈努力,截至当下,在国内市场,特别是煤矿生产这一细分领域,惠州三强已成功占据近40%的份额,树立了行业标杆。

展望未来:

拓展新版图与反哺家乡

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惠州工厂的产能逐渐饱和,万正强开始谋划新的发展。2022年,在广东松滋商会的支持和投资股东的加持下,他逐步壮大企业规模,拓展新的版图。

讲松滋话,说松滋事。在万正强眼里,家乡的一草一木时刻让他牵挂。当老家村里要修路时,他毫不犹豫捐款资助;当公益事业需要捐赠时,他义无反顾伸出援手。

“有合适的产品,我们也将回到松滋投资建厂。有机会也将带领更多的企业回松滋投资,助力家乡发展。”万正强说。

斑驳的古城墙,将千年岁月叠成厚重的诗行。盘根错节的古榕垂落万千气根,似老者飘拂的银髯,在风中轻轻摇曳。这个曾在青春里追逐光芒的少年,仿佛仍穿梭在时光的缝隙中,身影鲜活如初。扶栏远眺,拨弄风云。站在商界浪潮之巅,眼底的炽热,依旧是当年奔赴山海的模样。(记者:向松柏 许春阳 编辑:王可)